来源:华体会官网赞助曼联 发布时间:2024-11-18 02:18:35
产品细节图:
日本“毒氣島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山內正之(右一)向我们展现當年侵華日軍在大久野島上生產毒氣彈的圖片資料。以上圖片均為記者朱玥穎攝
位於日本廣島縣竹原市的大久野島曾是日軍毒氣工廠所在地。在這裡生產的很多毒氣彈,被侵華日軍用來戕害中國軍民。為了隱瞞制作、运用化學兵器的事實,日本當局乃至曾把該島從地圖上抹去。
近来,本報記者隨同日本反戰平和人士、友爱團體等探訪了被稱為“毒氣島”的大久野島,进一步探究這段日方諱莫如深的歷史。探訪的人們譴責日本侵犯戰爭給中國等亞洲各國公民形成的巨大傷害,敦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
上午8時,陰雨霏霏,我们在日本竹原市忠海港碼頭匯合,乘坐輪渡15分鐘后即抵達大久野島碼頭。越過棧橋,左側牌子上“瀨戶內海國立公園 大久野島”幾個字映入眼帘。島上大部分修建空空蕩蕩,牆體上爬滿綠色植物。
據史料記載,1927年,日本陸軍在大久野島開建毒劑工廠。從1929年正式投產到1945年日本戰敗,6000多人在毒劑工廠作业,生產的毒劑裝填入炮彈后,被源源不斷運往中國。僅記錄在案的日軍在華發動的毒氣戰就多達1241次,形成中國軍民傷亡高達20余萬人。侵犯戰爭期間,日本軍方為了保存機密,將大久野島從瀨戶內海的地圖上抹去,並且規定,沒有陸軍大臣的允許,任何人不能登島。直到1947年,毒劑工廠的罪惡面貌才得以示人。
“這是島上最大的一座毒劑儲存倉庫。毒劑庫加上底座高11米,儲存著劇烈的毒藥。你們看,牆上焦黑色的痕跡,便是當年火焰噴射器留下的。”在一處遺跡前,78歲的山內正之向我们講述毒氣彈制作、儲存、運輸和最终處理的歷史。
山內正之是日本民間團體“毒氣島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他在大久野島上講解已有25年。與山內正之交換手刺時,記者看到,他的手刺上不僅寫有姓名和頭銜,還用漢字寫著“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山內正之表明:“人們有必要好好學習這段歷史。”
在廣島大學教授本田義央看來,日本有關這段歷史的教育存在問題,絕大多數日本人並不了解“毒氣島”的歷史。他表明:“日本教科書一向在有意淡化、否認乃至篡改侵犯歷史,我認為需求更加多的人正視歷史。”
在大久野島成為隐秘制作化學兵器的地點后,由於大批日本成年男人都被送上了戰場,日本軍方就把一些十幾歲的孩子送到島上,充當生產毒劑的勞動力。
本年8月15日,日本《每日新聞》發表題為《在“消失的島嶼”制作毒劑被告訴“什麼都不要說” 無法消失的作业者的苦楚》的文章,講述了一段發人沉思的故事:1944年11月,正就讀於忠海高级女子學校的年僅15歲的岡田黎子被動員到大久野島,與許多孩子一同參與毒劑工廠的作业。1989年,她把這段經歷繪成了連環畫,期望將這段歷史奉告公眾並警醒下一代。這本連環畫包括31幅畫作,並附有說明和英文翻譯。連環畫中,她描繪了烈日下用車運送毒劑桶的親身經歷。尔后,她屡次向中國的戰爭紀念館等致信表達抱歉:“我對日本运用毒氣的非人道行為感到羞恥,並线歲的岡田黎子表明:“盡管我當時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是加害者。”
大久野島距離廣島市僅數十公裡。山內正之表明,廣島遭受原子彈轟炸的作业很多人都知道,但日本在大久野島制作毒劑的事實不為人所熟知。“日本是戰爭的受害者,更是戰爭的加害者,這才是戰爭的本相。”山內正之表明,通過他的講解,一些日本民眾了解到日本曾經运用毒氣讓中國許多一般民眾失掉生命的事實,“25年的堅持總算沒有白費”。
福山市立大學理事長佐藤利行表明:“我是廣島人,一向以來都是從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受害者視角來看待問題的,但實際上日本還是戰爭的加害者。在大久野島上生產的毒氣彈,被運往中國並在戰場上运用,我感觉到很震驚。日本人不應隻知道被原子彈轟炸的受害歷史,類似‘毒氣島’的加害歷史,切切不行忘記。”
大久野島上有一座毒氣資料館,建成於1988年,為民間平和人士自發搜集資料、籌集資金所建。館內陳設著毒劑制作裝置、殘余毒氣彈、防毒服和面具、日軍命令在中國运用毒氣的文書等資料。自1988年開館以來,這個資料館的訪客超過150萬人次。
資料館專門設立了“遺棄在中國的毒氣問題”展區,並展出了《侵華日軍遺棄毒氣傷人工作圖集》等媒體報道。該展區的文字說明介紹道:“在筑路、修建、修下水道等施工過程中,日軍遺棄的毒氣彈或毒氣罐被挖出,給當地人帶來傷害……日本必須妥善處理日軍遺棄化學兵器問題,對於給一般民眾形成的傷害,必須向受害者賠償。”
有關資料顯示,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侵華日軍為掩蓋罪过、躲避追責,將很多未运用的化學兵器就地埋葬或遺棄,中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200多個點位都曾發現這些化學兵器。戰后很長一段時期,日本政府對解決在華遺棄化學兵器問題始終逃避唐塞。1997年收效的《制止化學兵器公約》規定,遺棄化學兵器的《公約》締約國應為銷毀遺棄化武供给全部必要的財政、技術、專家、設施及其他資源,這為日本承擔遺棄化學兵器銷毀責任供给了國際法依據。日本承認在華遺棄化學兵器的事實,赞同《公約》有關遺棄國承擔銷毀遺棄化學兵器責任的內容,並同中方簽署了銷毀日本遺棄化學兵器的備忘錄。但由於日方重視不夠,投入缺乏,相關作业進展遲緩,日遺化武銷毀計劃先后4次逾期。2022年10月,禁化武組織執理會審議通過中日雙方商量達成共同的2022年以后日遺化武銷毀計劃,該計劃規定日方需於2027年完结吉林哈爾巴嶺等地日遺化武銷毀。
“我們再次強烈敦促日方切實实行責任義務,全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鏈條加速作业,提前干淨徹底消除日遺化武毒害,還給中國公民一片淨土,撫平中國公民的戰爭傷痛。”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忘記歷史就意味著变节。堅守平和之道,就要守護歷史本相。”
山內正之表明:“日軍制作的化學兵器給中國公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政府沒有向受害者抱歉和賠償。日本政府應盡早承認歷史事實,並就此進行抱歉和賠償。隻有這樣,日本政府才干得到人們的信赖和尊重。”
廣島縣日本中國友爱協會事務局長大谷育平表明:“現在日本的學生們應該了解日本過去做過的作业,‘毒氣島’應作為日本检讨歷史的史實资料,讓人們考虑未來日本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記者 朱玥穎)
...